重三日作

三月三日清源驿,闸门水浅才及尺。
老夫怕踏软红土,却向清源作羁客。
临清士女不好事,水边初无丽人迹。
映堤绿柳垂阴阴,浴灏花凫飞拍拍。
闷来聊醉市上沽,倦甚但展床头席。
安得捩柁开希帆,闲弄烟波半篙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三日作》是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文学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汪琬(1624—1706),字苕文,自号钝翁、尧峰,江南长洲人。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文人,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并曾担任《明史》的编修。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古文写作上,与欧阳修有深厚的渊源,并且受到归有光的影响。汪琬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还精于经学,是惠周惕的老师。他在仕途中曾因不肯屈从他人意志而辞职,后来隐居于尧峰山,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1. 作品内容
  • 《重三日作》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在三月三日这一天的游历经历。诗中提到了“三月三日清源驿,闸门水浅才及尺”,描绘了一幅水边的景象,以及“老夫怕蹋软红土,却向清源作羁客”的孤独感受。此外,诗中还有对市井生活的描写,如“闷来聊醉市上沽,倦甚但展床头席”等句子,展现了诗人生活中的小确幸和对平淡生活的热爱。
  •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怀,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反映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1. 艺术特色
  • 《重三日作》的艺术手法体现了明代文人骚客对于诗歌形式的创新与追求。例如,汪琬在诗中使用了一些新颖的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重三日作》不仅是一首描绘清明时节的抒情诗,更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通过汪琬的笔触,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文人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