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来兮吹客裳,九龙冈边桂树香。
我行海阳过江阳,广陵八月秋涛扬。
秋涛雨来涨官阁,可怜不得还故乡,日上西陵看潮落。
秋风来辞寓居吴陵后迁九龙冈作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风来兮吹客衣》是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作品,出自《秋风来辞寓居吴陵后迁九龙冈作》,全文如下:秋风来兮吹客衣,芙蓉阁边秋蝶飞。我行吴陵不得归,故园八月荷花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因公事而离开故乡,不得不远赴他地的情景。在诗中,“秋风来”不仅指自然现象,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改变,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芙蓉阁边秋蝶飞”这一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回归的遗憾。
毛奇龄,字景文,号无垢老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世赞誉。他的诗歌创作多涉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秋风来兮吹客衣》中,毛奇龄以秋风为引子,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是文人对故乡的眷恋,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个体命运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毛奇龄的诗歌创作还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秋风来兮吹客衣》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秋天这个主题,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含蓄的艺术效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毛奇龄不仅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还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个人的生活经历、学术修养以及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也是他能够创作出如此多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毛奇龄的《秋风来兮吹客衣》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古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度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领略到毛奇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