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川词赠别

赵王城边百粤台,湟川渺渺连州开。
羡君南上湟川渡,五月驱车岭头路。
繁花满县杂荔枝,迎君勿讶君行迟。
今年竹布裁五裤,明年椒穗垂两岐。
红亭酒香日炎午,五两薰风动南浦。
他日贻君陆贾书,莫向人间道新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湟川词赠别》是清代诗人毛奇龄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还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韵律与意蕴。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赵王城边百粤台,湟川渺渺连州开。羡君南上湟川渡,五月驱车岭头路。繁花满县杂荔枝,迎君勿讶君行迟。今年竹布裁五裤,明年椒穗垂两岐。红亭酒香日炎午,五两薰风动南浦。
  • 翻译:在赵王城的旁边,百粤台显得格外壮观,湟川河水茫茫,似乎与连州相连。我羡慕你能够踏上通往湟川渡的路程,在五月里驱车经过岭头。那里繁花盛开,县中种植着各种荔枝,欢迎你的到来,不要因为我行程稍晚而感到惊讶。今年我为你的旅途准备了五件竹布做的裤子,明年我会准备椒穗垂下来的两条围巾。在红亭中,酒香四溢,阳光灼热如同午后的烈日,南浦的清风带动了酒香弥漫。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清代。《湟川词赠别》创作于清代,这是一首充满唐代边塞诗风格的古诗,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作者简介:毛奇龄,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诗作在当时就享有盛誉。毛奇龄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景、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其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1. 诗歌鉴赏
  • 语言特色:《湟川词赠别》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繁花满县杂荔枝”、“红亭酒香日炎午”等,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 意境营造:通过对赵王城边的百粤台、连州河的描绘,以及对友人南上湟川渡的期盼,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边塞风光画卷,同时寄托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
  1. 文化价值
  • 唐诗影响:作为一首唐代边塞诗,《湟川词赠别》在艺术上继承了唐诗的传统,通过具体的山水画面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 文人墨客交流:在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诗词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毛奇龄的《湟川词赠别》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文人墨客之间文化交流的一种体现。

《湟川词赠别》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古诗,更是一部承载历史记忆、反映时代风貌、展示个人才华的艺术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