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天气凉,酒酣浴罢单衫长。
出门连臂看月去,同到广宁桥下路。
广宁桥上坐万人,项背轧札如鱼鳞。
广宁桥下水波浅,大船小船波上转。
船中所有更奇绝,云是中元鬼时节。
明灯灼灼浮水来,万盏千瓯乍明灭。
初疑火树蔽江渚,旋道流萤堕秋雨。
横波落石飞彩星,极浦衔珠散龙女。
旌幢高引纸盖扬,旋风吹盖阴磷翔。
吹螺击钹撞法鼓,迎照当年净饭王。
饭王大坐正设食,盆供盂兰有名色。
龙华作法甘露殊,细洒杨枝散涓滴。
桥边妇女坐相待,各守亡人纸牌在。
女为爷母妇为夫,焰食从教涤清瀣。
呦呦壮女向天哭,少妇羞人隐牌宿。
苦无纨扇障灯红,幸有珠幡裹头绿。
吴生顾此发长叹,谓我长才屈柔翰。
相逢若此赋不成,空复从前惜良旦。
我歌数句月自来,终歌此曲纤云开。
广宁桥上人无数,忽听歌声首尽回。
看月书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毛奇龄《看月书事》的文学魅力
毛奇龄的《看月书事》是明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该诗作通过描绘广宁桥上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感悟。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看月书事》:
- 作者背景
- 作者简介:毛奇龄,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有学者称之西河先生。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 诗歌原文
- 七月十五天气凉,酒酣浴罢单衫长。
- 出门连臂看月去,同到广宁桥下路。
- 广宁桥上坐万人,项背轧札如鱼鳞。
- 广宁桥下水波浅,大船小船波上转。
- 船中所有更奇绝,云是中元鬼时节。
- 明灯灼灼浮水来,万盏千瓯乍明灭。
- 诗歌赏析
- 景象描绘:《看月书事》通过对广宁桥上的详细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夜景图。诗中“水波浅”与“云是中元鬼时节”等句子,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美感。
- 象征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隐含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桥上人流的观察,表达了对人性、生死、命运等问题的哲理性思考,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 文化影响
-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毛奇龄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宝库,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教育意义:此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对于启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文本,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良好素材。
- 现代启示
- 人与自然:这首诗教导我们要珍惜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如何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 生命观照:通过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入探讨,这首诗激发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看月书事》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本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明代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力量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