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王恒

蟋蟀方在堂,倏忽岁云暮。
穷冬雪霏霏,游子戒归路。
东亭酒暖草叶稀,临行欲换征人衣。
城南王恒负意气,慷慨向予歌式微。
踌躇上马不能别,韩信台前看飞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王恒》是一首由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毛奇龄,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本名甡,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2. 作品原文:《别王恒》这首诗通过描绘季节变化和游子的离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写道:“蟋蟀方在堂,倏忽岁云暮。穷冬雪霏霏,游子戒归路。”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和游子的心情。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季节变化和游子的离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离别时的无奈情绪。
  4. 艺术特色: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别王恒》运用了典型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城南王恒负意气”中的“意气”一词,既形容了王恒的性格特点,又增添了诗歌的情感色彩。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5. 历史评价:毛奇龄的《别王恒》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别王恒》被认为是毛奇龄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广泛传颂并多次被选入各种诗词选集。
  6. 现实意义:在今天,这首诗仍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启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要珍惜友情,面对离别要有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关注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哀愁。

对于喜欢文学的朋友来说,了解和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而对于那些正在学习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深入研究《别王恒》等经典作品,无疑能够加深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别王恒》作为毛奇龄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和离别情感的深刻表达,也是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