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九嗣范同姜启赴都

纨绮游上京,翩翩盛裘马。
丈夫贵立名,饰志取相下。
怀珠恐迷时,抱椟以待贾。
所念在得朋,唱高和靡寡。
徐乐论甲兵,欧阳策风雅。
欧阳受诗章句成,上书欲共严徐行。
汉京力学五十士,惟此乃得当贤名。
扺掌不为辨士策,拂毛直作惊人鸣。
三街九市五衢道,列辔联车并騕袅。
时向尚书省里行,谁来丞相门前扫。
我本羁迟子,羡君似飞鸟。
横云一去几千尺,送汝将行动颜色。
江馆留题夜火红,扬州去路春衫白。
桃花初开柳叶新,春江细草波粼粼。
作歌当饮饯,欲别还逡巡。
到京若问严生荐,勿道行歌朱买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沈九嗣范同姜启赴都》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毛奇龄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以下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 毛奇龄简介:毛奇龄,明末清初的浙江萧山人,本名甡,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一作秋晴。他是学者兼诗人,在明末清初时期有着显著的地位。
  •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何时不详,但据诗中内容可以推测是在毛奇龄生活的时代。
  • 时代背景:《送沈九嗣范同姜启赴都》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局势和社会氛围,当时的文人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常常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1. 诗歌原文及解读
  • 诗歌原文:纨绮游上京,翩翩盛裘马。丈夫贵立名,饰志取相下。怀珠恐迷时,抱椟以待贾。所念在得朋,唱高和靡寡。徐乐论甲兵,欧阳策风雅。欧阳受诗章句成,上书欲共严徐行。汉京力学五十士,惟此乃得当贤名。
  • 诗意解析:首联描绘了文人的华丽出行与高尚志趣;颔联表达了文人对于功名的追求;颈联则透露出文人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尾联则展现了文人对知识的重视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整首诗表达了文人在动荡时期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挣扎。
  1. 作品的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时代画卷。
  • 主题深刻:通过对文人内心世界的刻画,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艺术手法: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1. 社会影响及评价
  • 社会影响:作为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作品,《送沈九嗣范同姜启赴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评价观点:诗评家普遍认为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毛奇龄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同时,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更多地反映了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送沈九嗣范同姜启赴都》不仅是毛奇龄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明末清初文人群体在动荡时期的生活写照和精神追求的体现。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至今仍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者的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