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出巴城道寄徐十五缄

春风吹葛条,蔹蔓被溪曲。
巴城旧酒垆,又见双幔绿。
酒垆双幔绿如草,将去巴山出东道。
记得来时秋雨零,我投萧寺徐生行。
秋雨淹寺门,徐生行且住。
惜也三日留,仍向雨中去。
雨中一去秋水寒,闻君久滞丰城间。
至今草青及春暮,不识君今又何处。
十年奔走不得志,道路相逢偶然事。
南北东西各自驰,谁复风尘讯骐骥。
我数游南昌,潦倒无一词,羡君慷慨历落千回思。
去年雨中读君句,恍卷长河向天注。
一任秋霖汨马牛,半入寒空散烟雾。
登临若此真可惜,何处天涯少踪迹。
但使能留高士亭,无须更作名王客。
巴城二月春草薰,城头黄鸟啼纷纷。
我行记得君行日,欲出巴城转忆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出巴城道寄徐十五缄》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毛奇龄所作,描写了作者在巴城道上,通过书信的形式寄托给朋友徐十五的深情。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春风拂葛条,蔹蔓被溪曲。
    巴城旧酒垆,又见双幔绿。
    酒垆双幔绿如草,将去巴山出东道。
    记得来时秋雨零,我投萧寺徐生行。
    秋雨淹寺门,徐生行且住。
    惜也三日留,仍向雨中去。
    雨中一去秋水寒,闻君久滞丰城间。

  2. 诗歌解析

  • 春天与自然景观:诗的开头“春风拂葛条,蔹蔓被溪曲。”描绘了春季的景色,春风轻轻吹过,带动着葛藤的枝条,而蔹蔓覆盖在小溪的弯曲处。这里的春风不仅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还预示着新的季节即将到来。
  • 对酒肆的描述:“巴城旧酒垆,又见双幔绿。”描述了诗人经过一个旧酒坊,看到了两幅绿色的幔帐。这可能意味着酒肆正在举办某种庆典或节日活动,幔帐的色彩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 回忆往昔:“记得来时秋雨零,我投萧寺徐生行。”诗人回忆起上一次造访此地是在秋天,那时正逢细雨,他来到了一座寺院,见到了徐生。这里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 情感表达:“秋雨淹寺门,徐生行且住。惜也三日留,仍向雨中去。”描述了秋雨使得寺庙的大门无法关闭,而徐生选择继续前行,但因为雨势太大而不得不停留。这里的雨不仅是天气现象,也象征着阻碍和困境。
  • 重逢的愿望:“雨中一去秋水寒,闻君久滞丰城间。”表达了诗人在雨中行走时的寒冷感受,以及他对徐生因久留未能相见的关切。这种情境加深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感,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在巴城的旅途经历有关。他在巴城道上遇到了旧时的酒肆和徐生的家,这些场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因此,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人文环境的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情的珍视。

《将出巴城道寄徐十五缄》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春天、酒肆、旧友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赞颂,值得反复品味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