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息夫人妆楼遗址有感

荆门不种章华树,此地还留洗妆处。
红粉销残涧道花,翠蛾飞作山城絮。
涧边白日自悠悠,城畔妆台秋复秋。
回首故园长不语,镇教淮水向东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息夫人妆楼遗址有感》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息夫人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诗中通过对“荆门不种章华树”等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具体分析如下: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过息夫人妆楼遗址有感》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浙江萧山人,名毛奇龄,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学者称西河先生。
  • 创作时间:该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可能为毛奇龄晚年时期的作品。
  1. 诗歌原文
  • 荆门不种章华树,此地还留洗妆处。红粉销残涧道花,翠蛾飞作山城絮。涧边白日自悠悠,城畔妆台秋复秋。回首故园长不语,镇教淮水向东流。
  1. 诗歌鉴赏
  • 意象选取:诗中的“荆门不种章华树”和“此地还留洗妆处”等诗句,通过对比旧时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怀旧之情,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过息夫人妆楼遗址有感》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末清初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展示了毛奇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