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孟子说:“不实行仁德却能得到一个国家的,有这样的事;不实行仁德,却能得到天下,这样的事不曾有过。”
《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十三节》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属于先秦时期的文献。它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思想和主张,包括人性论、道德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作品中,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这种观点与现代心理学中的“先天遗传决定论”有所不同,他认为人的善良本性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来培养和发扬。
孟子还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应该追求道德完善,通过自我修养和实践来实现道德的高尚境界。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如仁爱、诚信、礼仪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十三节》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经典作品,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