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乔石林三首 其一

千古文章自有真,波澜如此不无神。
老夫今夜掀髯笑,垂死才能见替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乔石林三首·其一》是清代文人汪琬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简介
  • 作者背景:汪琬,字苕文,号钝庵,晚清文学家、散文家、学者,其诗作多反映清中期的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他的生平与政治经历颇为坎坷,曾因直言进谏而屡遭贬谪。
  • 作品特点:汪琬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善于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社会以及时代的深刻感悟。
  1. 诗词原文
  • 第一首:千古文章自有真,波澜如此不无神。老夫今夜掀髯笑,垂死才能见替人。
  • 第二首:杯阑烛跋月将中,细与论文兴不穷。从此儿曹争企脚,瓣香遥指射陂东。
  • 第三首:昔有待诏翁,艺林推大雅。
  1. 诗词赏析
  • 第一首:诗人开篇即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抒发对于文章创作的深刻认识,认为文章的价值在于真实与深邃,而非表面的波澜壮阔。“老夫今夜掀髯笑”一句,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在生命的晚年也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满足。
  • 第二首:此诗描绘了深夜灯下与友人论文的场景,表达了对知识交流和学术探讨的热爱。“从此儿曹争企脚”一句,暗示了年轻一代对于学问的追求和敬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晚年能有所贡献的欣慰。
  • 第三首:此诗则提到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前辈人物。虽然这位前辈在历史上可能并非以文才著称,但此处可能是借用其名以示尊敬或比喻,反映了诗人对前辈的尊重和对历史知识的尊重。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思想内容:汪琬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清中期文人对于传统道德的坚守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 艺术特色:汪琬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追求意境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 历史地位:作为晚清文人的代表之一,汪琬的诗歌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赠乔石林三首·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它展示了汪琬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