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车踯躅夕阳间,底事天公不放闲。
似惜此翁诗料减,再教饱看鲁诸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驴车踯躅夕阳间,底事天公不放闲。
似惜此翁诗料减,再教饱看鲁诸山。
《北上车中作》是明朝诗人汪琬创作的七言绝句。
汪琬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为了解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汪琬,字苕文,号钝翁,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生于江南长洲,后成为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官职,并曾举鸿博,授编修,与修《明史》。在史馆中,他的撰稿十分勤勉,不肯随波逐流,因此不久便请求辞官归隐。这种性格特点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如《北上车中作》,展现了其不随俗浮沉、坚持己见的人格魅力。
诗本身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就像乘坐驴车一样,在夕阳下徘徊不定,但天公却似乎有意安排这一切,不让这趟旅程过于轻松。诗中的“底事天公不放闲”可能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而“似惜此翁诗料减,再教饱看鲁诸山”则可能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感慨,暗示着尽管岁月流逝,但仍需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以充实自己的人生。
《北上车中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展示了他在诗词创作方面的卓越才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诗句,更能深入理解作者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