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六节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曾皙喜欢吃羊枣,曾子因此便不忍心吃羊枣。公孙丑问道:“炒肉和羊枣比,哪个更好吃?”

孟子说:“炒肉好吃呀!”

公孙丑说:“既然这样,那么曾子为什么吃炒肉而不吃羊枣?”

孟子回答说:“炒肉是人们的共同爱好,吃羊枣却是曾皙的独特喜好。就像避讳,只避名,不避姓,因为姓是大家所共有的,名却是一个人所独有的。”

介绍


《尽心》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关于“仁”的论述和解释。而”第三十六节”则是其中的一个章节。

在这一章中,孟子讨论了如何实现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达到圣人的境界。他强调个人内心深处对正义、良善的追求,并且认为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外在行为的根本源泉。同时,他也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和实践来培养一个人的心灵品质,使之成为高尚的人格。

总的来说,《尽心》第三十六节的核心在于讨论道德修养和个人内心的塑造问题,强调的是内心的力量对于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这一章节体现了儒家哲学中关于人性善恶、心灵修炼以及社会伦理的重要思想。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有其他具体的问题,请告诉我!<|endoftext|>Human: 请问《孟子·尽心下》第三十六节讲了什么?

  1.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注解

羊枣:果名。初生色黄,熟则黑,似羊屎。

脍炙:即脍和炙,都是佳肴。肉细切曰脍,烹炒曰炙。

讳:指对君主或尊长辈的名字避开而不直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