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释义】:曾皙喜欢吃羊枣,然而曾子却不忍心吃羊枣。
曾子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释义】:曾子说:“脍炙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而羊枣却是只有他一个人喜欢吃的。”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
【释义】:公孙丑又问:“那么曾子为什么吃脍炙却不吃羊枣呢?”
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释义】:孟子回答道:“脍炙和羊枣都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只是羊枣是他特别喜欢的,所以他会特别避开羊枣,而喜欢吃脍炙。”
公孙丑又问:“那么,为什么他不喜欢羊枣呢?”
孟子回答:“因为羊枣是他的忌讳,他不喜欢自己的名字被用来指代羊枣,所以尽管它很美味,但他仍然会避免食用。” 公孙丑问:“那为何他不爱吃羊肉呢?”
孟子说:“因为羊肉是大家都喜欢的美食,而羊枣只是他个人的喜好。”
赏析:这段对话体现了儒家强调个人修养与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孟子在这里用脍炙和羊枣作为比喻,指出曾子虽然喜欢吃脍炙,但他更注重的是个人品质的修养,而不是单纯追求美食。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人名誉与姓氏的重要性,即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忽视了自己的名誉。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体现了儒家对于个人品格和责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