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孟子说:“从尧、舜直到商汤,五百有余年了。像禹、皋陶那样的人,是看到了而知道这些事情的;如商汤那样的贤者,却是听到了而知道这些事情的。从商汤到周文王,也五百有余年了。像伊尹、莱朱那样的人,是看到了而知道这些事情的;如周文王那样的人,则是听到了而知道这些事情的。从文王到孔子,也五百有余年了。像太公望、散宜生那样的人,则是看到了而知道这些事情的;如孔子那样的人,则是听到了而知道这些事情的。然而从孔子以来直到今天,也有一百多年了。距离圣人的时代,虽然不是很久远,但与圣人的生活却非常相近。然而却没有一个能像他这样,那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人。”
注释:
-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尧、舜、禹、皋陶、汤、文王、伊尹、莱朱、太公望、散宜生: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贤明君主和贤臣,他们都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 见而知之:看到了而知道了,形容对事情的了解是通过观察得出的。
- 闻而知之:听到了而知道了,形容对事情的了解通过听闻得知的。
- 去圣人之世:距离圣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 近圣人之居:距离圣人的居所很近了。
- 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