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万章说:“全乡的人都称赞他,没有什么地方不是他,孔子认为他是德的贼害,为什么呢?”

万章说:“诋毁他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刺伤他也没有什么可以攻击的地方;与流俗相同,合乎污浊的社会风气;居住在那里像忠信一样,行为上又像廉洁一样;众人都很喜欢他,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但又不能够进入尧舜之道,所以被孔子称为是德的贼害。孔子说:‘厌恶那些貌似正直而实为不正义的人:厌恶莠草,恐怕它会使禾苗受到损害;厌恶佞巧之人,恐怕它会使仁义受到损害;厌恶喜欢说话动听的人,恐怕它会使人们之间的信任受到损害;厌恶郑地的音乐,恐怕它会使乐声失去原有的和谐;厌恶紫色,恐怕会玷污朱砂的颜色;厌恶乡愿,恐怕他会扰乱道德。’君子只需反求于经而已,只要经义正确了,那么老百姓就会兴起,老百姓兴起来了,就不会有邪恶和恶行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