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说:“修养心志,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如果寡欲少求,即使有些东西不能得到,也很少了;一个人如果多欲贪婪,即使有些东西可以得到,也很少了。”

注释:

  •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鲁国贵族孟孙的后裔。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两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录在《孟子》一书中。《尽心下》是孟子的一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修身养性的问题。
  • 寡欲:少欲或寡欲,指减少欲望。
  • 为人:这里指的是人的品德、行为。
  • 有不存焉者:即使有些东西不能得到。焉,代词,相当于“有的”。
  • 寡矣:很少了。
  • 为人多欲:即多欲,贪欲太多。
  • 虽有存焉者:即使有些东西可以得到。焉,代词,相当于“有的”。
  • 寡矣:很少了。
  • 寡矣:同上,少矣。
    赏析:
    此句出自孟子的《尽心下·第三十五节》。孟子认为,修养心志的最好方法是减少欲望。一个人如果寡欲少求,即使有些东西不能得到,也很少了;一个人如果多欲贪婪,即使有些东西可以得到,也很少了。这里的“寡欲”和“多欲”是相对的,体现了孟子对人性的看法。他认为,人性本善,但因为后天的各种原因,一些人会失去善良本性,变得贪婪自私。因此,要修养心志,就要减少欲望,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