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说:“语言简洁而意义深远,这是善于言辞;守正道而广泛推行,这是善于治理国家。君子的话,不脱离正道就流传于天下。君子的操守是修养自身,而使天下太平。人们往往舍本逐末,种别人的田地而要求得到别人的帮助,所求于人的期望太高,却对自己的责任轻视。”

译文:
孟轲说:“言语简练含义深远,这叫做善于言谈。坚持正确原则并广泛实行,这叫作善于治理。君子说话从不离开正确的道理,这样他的智慧才能传播到四方。君子修身养性,就能使天下和平安定。有人舍本逐末,种别人的地让别人去耕种,他希望得到的帮助和报酬太多,而对自己应该尽的责任却很轻视。”

注释:

  1.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2. 第十四卷:指《孟子》这本书,共四卷。
  3. 尽心下:指《孟子》这本书的第四篇,即《孟子·尽心篇》。
  4. 第三十二节:指《孟子·尽心篇》中的第32个段落,即“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这句话。

赏析:
孟子在这里通过论述“君子之言”和“君子之守”,表达了自己对于言行和治国理念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善言是简洁而意义深远的,能够深入人心,影响深远。同时,他提倡君子应当遵循正道而行,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不是追逐表面的利益和虚名。此外,他还指出君子应当注重修身养性,这样才能使天下和平安定。这些观点体现了孟子对于言行和治国理念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