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擅东曹,吏事称第一。
比士闽海归,浮誉斥柳七。
一朝请沐去,将理淮海繂。
举朝竞贻鞭,过市罢弹瑟。
此去恋乡井,兼及好风日。
首曹设长名,终以待执秩。
夙昔曾浮淮,登堂睹作述。
朝宴施酒浆,晚食授饠饆。
于今二十年,同朝颇狎昵。
难兄甫待诏,行选蓬岛室。
春明俟君来,埙篪共均律。
只恐秋风高,予早趁归鴥。
六翮翔上林,中途莫相失。
送刘考功请假归淮安兼示令兄内史
介绍
《送刘考功谪官归淮安兼示令兄内史》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骈文。这篇文章是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作者因上书论政触忤权臣而受牵连贬为潮州刺史时,送他的好友、时任考功郎中的刘禹锡(字梦得)离开朝廷外任淮安县令而作的赠别文章。全文共五段,其中第一至第四段写刘禹锡赴任途中及到任后的情景;第五段写对友人的勉励之词。
下面是这篇文章的全文:
送刘考功谪官归淮南觐省
右散骑常侍、行尚书左丞、知礼部贡举、上柱国、丹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赐紫金鱼袋、监修撰、上护军、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子监韩愈谨奉饯于郊
伏惟考功新命,远适炎乡,道途虽殊,风土无改,自昔雄才,多历艰阻,故能建绩河岳,名垂宇宙,况今圣代,方崇振主,岂伊人独不遇哉!
去秋,承乏东都,忝厕禁署,日者以言事触忤权臣,遂至于难。天子赫然震怒,大臣骇栗失措,遂使群邪进说,百辟助议,几败乃心,顿成乖隔,重违谏鼓之召,弥疚省闼之忧,追计往怀,良轸深叹。
伏惟明公,高义绝俗,冲情寡和,清识亮节,挺特立于世表,卓绝伦于群贤。故能抗疏陈忠,慷慨触帝怒;辞连首揆,激昂激上怒;移疾告病,固辞赴阙诉。三疏既陈,万口沸腾。天威奋发,奸党窜殛。天子意解,群疑尽扫,遂令中外肃然,耳目一清。虽复山崩海颓,不足为难;雷霆风雨,何足为变。但恐明公未易自安也。
明公在翰林日,从容轩翥,与众翱翔,游刃有余,出入经史。属词赋颂,杰阁千列;援笔纪言,高视九霄。又闻明公有《贺雨》、《祷旱》之文,若所谓“诚欢诚惧,曾不知止”者矣。夫所谓《贺雨》、《祷旱》者,犹是术之小者耳。若乃发挥大猷,建兹宏业,则吾知其有大于《诗》、《书》者也。
明公其有意乎?
抑将无意乎?
苟无意焉,请试扬雄所云:“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怨之所构极矣。”
苟有意焉,仆请为明公陈之。
仆以为明公且勿言,更陈数事。
其一曰,居身务期简易,动不失度;出可以王霸,入可以廊庙;内不失其性,外不戾于世;虽复夷、惠相望,斯可类也。
其二曰,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治不为众争先,必招其祸;法不禀于一人,智不必为己出;制宜施宜,物无遁情;责人之细过,不责己之浅德;信朋党以逐誉,弃朋友以取怨;见利莫使近,克己慎始;养心莫善于静,求志莫急于勤;守口莫如一沉默,待时莫如潜藏;避嫌莫如无得失之心;临财莫如谦退让;临难莫如凛然正色;勇力莫如无害其筋骨之健,贞刚莫如强其衣冠而卑下;直柔莫如固其所独守,博学莫如顺时而动;好问莫如笃实诚悫;事事莫如谦虚含容;视听言动莫如敬慎;处事莫如持重;执事莫如不矜胜;喜愠莫如不思虑;处快痛痒莫如宽裕;喜怒莫如不思虑;发矢石莫如小心;凡此诸端,皆所以自完也。
其三曰:交浅不宜深交,择师不可不慎择。今明公方以盛德辅少主,而四方辐凑,谗人间之,非徒明公之忧也,天下后世之忧也。故君子之于谗谮之言也:听则以为异物,弗畏而弗恶。
其四曰:古人云:“居必择邻,游必就士。”今明公在相位而游燕私室者,非其人欤?或谓“明公有宰相器”,则其人宜在左右;或谓“明公有学士风”,则其人宜在翰墨间。不然,则其人必有所挟持以求富贵矣。
其五曰:古之人有言:“善闭不闭门,知死不讳死。”今明公以宰相之重,不能自安于位,而幸灾乐祸,以要君欲杀;则其心可知矣。
伏惟明公念斯五者,则于荣辱毁誉之来,不足以累于心矣。
呜呼!微夫子言,仆几不自知也!
至自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