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游仙诗四十首 其四

端坐绳床理篆烟,拟笺易卦未终篇。
掷杯画水儿嬉事,弃置神通五百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四》是清代诗人汪琬的一首作品。这首诗以游仙为题材,展现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内心的纠结和挣扎。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自是仙都降谪身,偶来游戏了前因。
    收猪牵犬皆容易,怕作天边守厕人。

  2. 诗歌鉴赏

  • 主题与背景:这首诗通过游仙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纠结与矛盾。他既渴望超脱尘世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又担忧自己的凡人之躯难以承受仙人之境的艰辛,害怕自己最终无法适应这种生活。诗中流露出一种既向往又畏惧的矛盾心理。
  • 艺术手法:汪琬在创作这首诗时,采用了对比与反差的手法,通过对“仙都”与“尘世”的描绘,以及“游戏”与“守厕”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诗意。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游仙主题的探索与思考。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如“弱水隔流沙”、“云榜鼓雾柂”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审美魅力,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诗歌意境的理解。
  1. 文化意义
  •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展现了他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哲思与感慨。
  • 这首诗的创作,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文化自信和审美追求。在他们看来,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依然可以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超越。这种追求不仅反映了文人的个人情怀,也体现了整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四》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