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买臣读书台二首 其二

任渠儿女笑迂儒,束担朝朝挟故书。
未必年来无此客,何人物色到樵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买臣读书台二首 其二》是一首由明末清初诗人汪琬所作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 任渠儿女笑迂儒,束担朝朝挟故书。未必年来无此客,何人物色到樵渔:这首诗以“任渠儿女笑迂儒,束担朝朝挟故书”起兴,表达了自己虽被世人所嘲笑为迂腐的儒生,但仍然坚持每天带着书籍前往读书台的决心。
  • 山巾习气未全除,便逐严徐厕殿庐。一语能令英主喜,不知所读定何书:接着,诗人以“山巾习气未全除,便逐严徐厕殿庐”来表达自己虽已放下世俗的名利,但仍有旧时的习气未除,不能像那些显赫一时的人物那样受到重用。
  • 束薪行道自歌呼,越俗安知有丈夫。一见印章惊欲倒,相看方悔太模糊。:最后两句,“束薪行道自歌呼,越俗安知有丈夫”展现了诗人在行路之时,自娱自乐,吟唱诗歌,以此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1. 诗歌鉴赏
  • 思想内容:《朱买臣读书台二首》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自我信念的精神风貌。其中,“未必年来无此客,何人物色到樵渔”,既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人身份的执着,也透露出他对于社会角色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 艺术手法:汪琬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社会角色的矛盾性。如“山巾习气未全除,便逐严徐厕殿庐”与“束薪行道自歌呼”,分别展示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抗争。
  1. 诗歌背景
  • 作者生平:汪琬(1624年—1693年),字苕文,号钝庵,江南休宁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动荡时期,曾历任翰林院检讨、礼部主事等职。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汪琬对于自己的人生境遇和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当时,文人地位的升降往往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而汪琬却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可以看出《朱买臣读书台二首 其二》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在文学和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纪念,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