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杨桥

湘湖风起皱生潮,十里平山一望遥。
坐趁凉风过湖曲,重随枯柳卧杨桥。
红亭东去人犹在,白鹭西飞影未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毛奇龄的《重过杨桥·湘湖风起皱生潮》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和古镇风情的古诗。这首诗作于明代,作者毛奇龄,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将湘湖的景色、古朴的杨桥以及周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杨桥,这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位于常州、无锡与宜兴的交界处,距离西太湖仅三公里左右。这里不仅是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而且其位置还处在锡溧河与东、西太湖之间。杨桥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当时这里商贾云集,商贸发达,是一片繁华之地。尽管历经沧桑,杨桥依旧保持着古韵,百年前的繁荣景象依稀可见,古镇的原生态保存得相当完好。

在《重过杨桥》中,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杨桥古镇的独特魅力。诗中的“湘湖风起皱生潮”描述了湘湖湖畔微风吹拂带来的波澜起伏,而“十里平山一望遥”则勾勒出了宽阔的平原上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此外,诗人还通过“红亭东去人犹在,白鹭西飞影未消”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重过杨桥》不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进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继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