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置山庄二首 其二

縳帚旋除蛛网净,插篱每护药苗新。
老夫到老不晓事,能几何时作主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置山庄二首 其二》是清代诗人汪琬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创作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汪琬,字苕文,号钝庵,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他以诗文闻名于世,尤擅长骈体文和散文,对后世影响深远。
  • 生平简介:汪琬生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卒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早期的动荡时期,也见证了社会和文化的逐步变迁。
  1. 作品原文
  • 诗歌全文:《初置山庄二首·其二》
    虫丝冉冉罥秋槐,室有烟煤径有苔。幸得好山当四面,不妨牵帅老夫来。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的时间未明确记载,但可推测为汪琬晚年之作,反映了其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 创作地点:具体地点不详,诗中描绘了一处山庄的环境,可能是汪琬亲自前往或通过想象构建的场景。
  • 时代背景:清代中叶,国家相对稳定,文化艺术逐渐繁荣。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往往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汪琬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不例外。
  1. 内容解析
  • 景物描写:诗句中的“虫丝冉冉罥秋槐”,描绘了一幅秋天庭院的景象,秋日的落叶与蛛网交织,给人以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感觉。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自在,汪琬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寓意深刻:诗中的“好山”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老夫”则暗示了一种对世事的看透和从容。
  1. 鉴赏评价
  • 艺术特色:汪琬的诗歌讲究音律和谐,用词精准,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不失哲理性。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生活情趣的田园诗,也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 现代影响:尽管汪琬生活在数百年前,但他的诗歌至今仍被学者研究和爱好者传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初置山庄二首·其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清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可以启示人们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实现精神的富足和生活的平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