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讼四首 其二

樗蒲锦背元人画,金粟笺装宋版书。
长物些些捐不得,谩言结习已销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讼四首 其二”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汪琬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汪琬,字苕文,号钝庵,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学造诣深厚,与同时代的许多文人有过密切的交流和影响。
  1. 作品原文
樗蒲锦背元人画,金粟笺装宋版书。  
长物些些捐不得,谩言结习已销除。  
  1. 作品鉴赏
  • 画面描绘:这首诗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的心境变化。前两句描述了一幅元代画家创作的《樗蒲图》,画面精美且充满历史感。后两句则转向对宋代书籍的珍视,象征着作者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珍惜。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转变。
  • 思想内涵: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个人过往行为的一种反省和批评。通过对古代书画的描述,暗示了作者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而对宋代书籍的珍视则表明了作者对于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此外,诗中还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通过反思过去的行为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 艺术手法:汪琬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并列,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冲击感。同时,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

“自讼四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对过去行为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生活态度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