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交啼雨乍晴,病身旋觉袷衣轻。
得间何处消清昼,惟向街南古寺行。
病后游慧庆寺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后游慧庆寺二首·其一》是清代诗人汪琬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在疾病后的所见所感,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
布谷交啼雨乍晴,病身旋觉袷衣轻。
得间何处消清昼,惟向街南古寺行。诗人简介:汪琬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著称于世。他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诗、散文、赋等多种体裁,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作品鉴赏:《病后游慧庆寺二首·其一》是汪琬晚年的作品。诗中的“布谷交啼雨乍晴,病身旋觉袷衣轻”描绘了一幅春初细雨过后,万物复苏的画面。布谷鸟的啼叫声与春雨相遇,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诗人也感受到了一种从病痛中渐渐恢复的身体感受。
艺术特色:汪琬的诗歌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即在困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文化意义:《病后游慧庆寺二首·其一》不仅是汪琬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个人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感悟,至今仍能给读者以启示和共鸣。
汪琬的《病后游慧庆寺二首·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诗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其优美的文字,也能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