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杂咏十二首 其十

老懒情怀病发踪,故应墐户与支筇。
如何又被无生误,赚入山僧保社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它由李商隐所作,内容为:萧寺寒松久不栽,短池烟水自清哉。
春来未有归心处,日暮犹看芳草开。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的杂咏之一,写于大中五年(851)岁暮时节。诗人以萧寺中的一株寒松,短池中的一片烟水自比,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异乡而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上的失意之感。
首二句说:萧寺里那株老松很久没有被移植了。这株松树虽然长得不高,但它苍劲有力,亭亭玉立,在萧寺里显得分外引人注目。“久不栽”三字,不仅说明了时间之久,而且暗示了这株松树曾经受到过人们的珍视和爱护。“短池烟水自清哉”,这是第二联,写的是作者眼前萧寺中的景象。短池里的水清澈透明,四周的景色也很清幽秀丽。“自清哉”,是说自己欣赏着眼前的景色,心里感到十分舒畅惬意。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自己,而是通过萧寺中那株古松,以及眼前的池水,来反映自己的感情。
第三联是作者的议论,也是全诗的重点所在:“春来未有归心处,日暮犹看芳草开。”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来了,我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到了傍晚的时候,我还是要看那芳草开放的情景。
“春来未有归心处”,是说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直没有消除。“未有”二字用得极为准确生动,说明这种思念之情一直都没有消解,直到春天来临之时,仍没有找到可以回去的道路。
“日暮犹看芳草开”,意思是:到傍晚的时候,我还是在看着那些芳草开放的情景。这两句诗写得非常传神。诗人不说自己看了芳草后产生了什么感想,而是说“犹看芳草开”,这就把读者的注意力从自己引向了那芳草。“犹看”二字,既表明了自己的行动,又表现了自己的心理活动。“犹看”二字,还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因为“春来未有归心处”,所以即使到了傍晚,诗人仍然在“犹看芳草开”。
《岁暮杂咏》是一组七言绝句,共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十首,写作者晚年在外地漂泊时的一些感受。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