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杂咏十二首 其八

朔吹将阑冻雾开,春前风味亦悠哉。
韭芽菘甲参差发,虾虎鲀鱼次第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它由杜甫所作,内容为: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秋末。时值诗人流寓夔州(今四川奉节)将近一年,又逢岁暮,诗人感时伤乱,写下了这组咏怀诗。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写诗人在岁暮时节的所见所感。冬至之后,白昼渐渐变长,黑夜渐短,这是冬至节气的特征。诗人以冬至后日短夜长之景,反衬出岁暮时日短夜长的凄凉景象。天涯霜雪是边塞的景物,而夔州正是蜀地西陲,所以诗人把天涯比作边塞。岁暮之际,天气转冷,霜雪交加,气候严寒。诗人身在夔州,自然也感到了寒意逼人。“霁寒宵”三字描绘出一幅清冷幽静的深夜图景。这两句从时间、环境上渲染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承首联而来,进一步抒写了诗人的孤寂感。诗人听到五更鼓角声的悲壮,看到三峡中星河影的动荡,不禁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与前途。五更鼓角声是边关戍楼报时的号角声,诗人听到这声音,想到边关将士们正在辛劳地守卫祖国疆土,而诗人自己却漂泊在外,不能为国立功,内心不免悲凉,于是诗人想到“卧龙”、“跃马”这些英雄豪杰都已经去世,现在只能任凭他们化成黄土。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因听到五更鼓角声而引起的联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之情。
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紧承颔联而来,描写了诗人耳畔传来的战乱的呼声和渔夫樵夫的歌声。“野哭几家闻战伐”一句,诗人听到的是边关传来的战火之声,想到的是生灵涂炭的百姓,心中充满悲愤。“夷歌数处起渔樵”,这句则写到边远地区,那里的人们正在唱着渔歌来打鱼砍柴。这两句通过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生活场景和声音,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
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承颈联而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卧龙、跃马都是诸葛亮的代称。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最后病逝于五丈原。诗人听到诸葛亮的遗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到自己年老多病,报国无门,不禁感叹不已。同时,诗人也想到了自己的故国——唐朝。虽然国家已经沦陷,但是诗人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失地。然而,现实却是山河破碎,人事全非,音信渺茫,令人心灰意冷。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岁暮时节听到的鼓角声、看到的景象以及听到的渔夫、樵夫们的歌声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无奈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