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穿苔径,横林对草堂。
绿蕉偏耐雨,乌桕故宜霜。
默坐常县拂,精思别置床。
闲中有忙事,试茗拨残香。
草堂偶成三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草堂偶成三首 其一》是清代文学家汪琬的诗歌作品。汪琬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自然美的画面,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汪琬作为清朝时期的文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在这首诗中,“积水穿苔径,横林对草堂”开篇两句即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古朴的自然景象,苔径上的积水映照着周围的环境,横生的树木与旁边的草堂相映成趣。这种描述不仅勾勒出一个幽静的小景,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诗中的后两句“绿蕉偏耐雨,乌桕故宜霜”更是将景物的特质与天气变化巧妙结合,绿蕉在雨中显得更加坚韧,而乌桕树则因为能够承受秋天的寒霜而显得特别珍贵。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物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不同生命状态的尊重。
诗的后半部分“默坐常县拂,精思别置床”展示了诗人独处时的心境。在这里,“默坐”和“精思”反映了诗人在安静环境下的自我修养与思考。他选择了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独自坐在草堂前,远离尘嚣,专心致志地进行思考和创作。
最后两句“闲中有忙事,试茗拨残香”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这里的“忙事”指的是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仍不忘品茶、赏花等悠闲之事。诗人通过这一行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在忙碌之余,也要懂得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汪琬的《草堂偶成三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欣赏的作品,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汪琬的诗歌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