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友人法书竟赋此

绛拓宗淳化,唐临似右军。
猊头圜鼎款,蛇蚹衲琴纹。
援证宁辞僻,摩挲未厌勤。
欣然销永日,胜策立朝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跋友人法书竟赋此”是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汪琬,字苕文,号夷白,又号湘滨,是明代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和学者。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典雅秀丽见长,尤以五言律诗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社会现实。

在诗歌的开篇“绛拓宗淳化”,汪琬用“绛拓”形容法书,意味着这卷珍贵法书的色彩鲜艳而不失沉稳;“宗淳化”则指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和深厚传统。这种描述不仅表达了对古人书法技艺的尊重,也体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接下来的句子,“唐临似右军”,则是对另一位古代书法大师——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鲁公)的赞誉,通过“似”字的使用,表达了对颜真卿书法风格的学习和效仿之情。这不仅显示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还透露出他谦虚学习、勇于创新的态度。

诗句中的“猊头圜鼎款,蛇蚹衲琴纹”描绘了法书的具体形态,既有庄重威严之感,又有细腻生动之态。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画面,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再往下看,“援证宁辞僻,摩挲未厌勤”展现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钻研精神和不辞辛劳的态度。这一部分既表现了作者对书法技艺的追求,也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欣然销永日,胜策立朝勋”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及其深远的社会意义。书法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承载文化、传递智慧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还能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跋友人法书竟赋此》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汪琬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崇高敬意和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书法艺术的一次致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的追求与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