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圣禅师游五台二首 其二

见说心无系,悠悠道路间。
云归狮子窟,日落雁门关。
洗钵承飞瀑,寻钟踏乱山。
宰官方惜别,杖履几时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圣禅师游五台二首 其二”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汪琬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圣禅师的修行之旅,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以及对自然和人生态度的感悟。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翻然如野鹤,矫首忽西行。
    花雨诸峰暝,松风六月清。
    往来非有相,登眺不论程。
    欲识文殊境,微茫磬一声。

  2. 诗句解析

  • 翻然如野鹤,矫首忽西行:形容圣禅师像一只自由飞翔的野鹤,矫首向西行进,象征着其心境的自由与超脱。
  • 花雨诸峰暝,松风六月清:描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花雨洒落在山峰之上,夜色渐浓时松林传来的清风令人心旷神怡。
  • 往来非有相,登眺不论程:表达了修行者在行走中不拘泥于形式,不执着于世俗的目标,只随遇而安。
  • 欲识文殊境,微茫磬一声:意在表达通过修行可以领悟到佛性的境界,那是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感受,如同远处传来的钟声一样难以捉摸。
  1. 主题探讨
  • 这首诗体现了汪琬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他对自然、修行的哲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修行者的内心世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修行的独特见解。
  • 诗中“欲识文殊境,微茫磬一声”一句,反映了禅宗追求的微妙境界和内心的寂静感,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提升和个人心灵的净化。

汪琬的《送圣禅师游五台二首·其二》不仅展现了其精湛的文学技巧,更是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修行者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