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绝顶联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绝顶联》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李渔创作的一副对联。李渔,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原名仙吕,字笠鸿、谪凡,号天徒,后半生改名渔,号笠翁。入清后,流寓金华、杭州、南京等地,终老于杭州,家设戏班。

《庐山绝顶联》是李渔的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内心世界的抒发。这副对联不仅描绘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也蕴含了深远的人生哲理。下面将详细探讨《庐山绝顶联》的具体内容与艺术特色:

  1. 文学价值:《庐山绝顶联》作为李渔的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通过对“足下起祥云”和“眼前无俗障”的描述,李渔不仅捕捉了庐山云雾缭绕和山峦秀丽的生动画面,还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超然境界。这种境界不仅适用于文人墨客,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2. 艺术特色:《庐山绝顶联》运用了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手法,使得整副作品在形式上显得规整而和谐。李渔通过精巧的构思,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作者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也使得《庐山绝顶联》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3. 哲学意蕴:《庐山绝顶联》所蕴含的哲学意蕴丰富而深刻。它不仅仅是对庐山风光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的体现。李渔通过这副对联,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庐山绝顶联》作为李渔的作品,不仅是对其个人文学成就的一种展示,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