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闺情(壬午)

茸朵唾芳襟。
燕语愔愔。
麝烟孤袅暗瑶琴。
手弄裙腰双绣带,怪结同心。
蝶梦暖香衾。
消受而今。
一钩纤月踏花阴。
不信银河天样阔,比得愁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闺情》是明代词人史可程的作品。这首词以其简洁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创作时间:史可程生活在明朝,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较为自由,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频繁。
  • 文学影响:《浪淘沙·闺情》是一首表现闺怨主题的词作,其情感深邃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艺术成就:史可程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哀愁的女子形象,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闺阁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受。
  1. 诗词原文
  • 原文:茸朵唾芳襟。燕语愔愔。麝烟孤袅暗瑶琴。手弄裙腰双绣带,怪结同心。蝶梦暖香衾。消受而今。一钩纤月踏花阴。不信银河天样阔,比得愁深。
  • 赏析:此词以“闺情”为题,通过描绘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变化,展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词中“茸朵唾芳襟”描绘女子的衣着细节,增添了画面感;“燕语愔愔”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整体上,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词风的特点。
  1. 词作特点
  • 婉约派风格:史可程的这首词属于婉约派,强调情感的真实表达和细腻描写。
  • 抒情性:全词通过对女子内心活动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失落后的无奈。
  • 艺术手法: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女性视角:这首词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情感困境和心理变化。
  • 社会背景:词作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种风气和女性地位,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情感共鸣:通过这首词,可以引发读者对古代女性情感生活和社会境遇的思考和共鸣。

《浪淘沙·闺情》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幅流动的画面,一个凝固的历史瞬间。它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洞察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窗口,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