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生过饮

夙昔凌云笔,今来尔尚存。
西崦看日落,北渚望云昏。
皂帽樽前老,寒松物外论。
且拚酩酊去,花影正迎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两生过饮》是明末清初诗人朱鹤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朱鹤龄(1604年—1687年),字长孺,号愚庵。江南吴江人,入清后弃科举,与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毛奇龄、万斯同等交往密切。他学问长于说经,与徐乾学亦相酬答,深得一时名流切磋之益。著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诗经通义》、《读左日钞》等著作,并注杜甫、李商隐两家诗作。
  2. 诗歌原文
    夙昔凌云笔,今来尔尚存。
    西崦看日落,北渚望云昏。
    皂帽樽前老,寒松物外论。
    且拚酩酊去,花影正迎暄。
  3.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夕阳下和北渚上的情景,表现了其孤高脱俗的性格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以“夙昔凌云笔”开篇,形容自己早年文采飞扬;“今来尔尚存”则表达了对现实的一种感慨。接着,“西崦看日落,北渚望云昏”两句将读者带入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自我情感的抒发,“皂帽樽前老,寒松物外论”,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哲理的追求。最后两句“且拚酩酊去,花影正迎暄”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的直接表达,既有对美酒生活的享受也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两生过饮》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还承载着诗人的历史记忆、个人情感以及哲学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文人心态变化的缩影,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深入研读并欣赏这首诗,无疑能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和思想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