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风阁

万顷波澜一望收,披襟顿豁古今愁。
绕廊树影连遥溆,迎槛山光涌碧流。
夹浦云归渔市晚,淞江雪满荻花秋。
凭栏不尽沧洲兴,便欲蒲帆上钓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文学领域,黄庭坚的《登快风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著称。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是作者在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令任上的一次游览经历的反映。接下来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的各个方面: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其诗作多反映了对时政的不满和个人的感慨。
  • 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是在宋代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背景下进行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内容
  • 首联入题: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因求解闷而登快阁的初衷。
  • 颔联绘景:颈联描绘了登高所见的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此环境中产生的感悟。
  • 抒情与述志:尾联则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寄托了他的理想——回归故乡,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1. 艺术特色
  • 形式与结构:《登快阁》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更加鲜明,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语言风格:黄庭坚的诗作以其雄浑豪迈的语言风格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其语言精炼有力,富有音乐美。
  1. 思想内涵
  • 反映现实:诗中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 孤独与自由:尾联中的“还乡过一种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
  1. 历史影响
  • 文学史地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黄庭坚的《登快风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登快风阁》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黄庭坚对人生、对社会的一次深刻反思。它不仅展现了黄庭坚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卓越才华,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有志之士的孤独与坚持。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仍然能够引起共鸣,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