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斜港严氏隐居

四湖天外碧涛虚,林樾重重覆古庐。
园似子山桐露润,径同栗里菊篱疏。
花间满引东皋酿,石畔闲看汜胜书。
我亦有怀栖十亩,此身无计谢烦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斜港严氏隐居》是一首明末清初的文学作品,由朱鹤龄所作。此诗以描绘严氏家族的隐居生活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生活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品风格:《过斜港严氏隐居》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清新脱俗的意境著称。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理想世界。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相互映衬,共同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氛围。
  2. 主题内容: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表达隐居生活的惬意与自得。诗人通过对严氏家族隐居环境的描绘,如“四湖天外碧涛虚”和“林樾重重复古庐”,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理想。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
  3. 作者介绍: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明诸生。入清后弃科举,学问长于说经,与多位当时名流有交往。他的文学成就包括多部著作,如《尚书埤传》、《禹贡长笺》等,对杜甫、李商隐两家诗作亦有注。此外,他还为杜甫、李商隐两家诗作作了注,另有《愚庵小集》。这些背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 创作背景:朱鹤龄生活在明末清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作为江南吴江人,朱鹤龄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还蕴含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过斜港严氏隐居》不仅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严氏家族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文化追求和时代背景。在欣赏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朱鹤龄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