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卿人望一时稀,入对先还旧琐闱。
九五方须调玉烛,湖山岂得恋烟霏。
衣薰戊夜趋晨漏,佩响丁东傍太微。
为属封章频上殿,哀鸿今日满江畿。
送严颢亭都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严颢亭都谏》是明代诗人朱鹤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精湛的文学技巧,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下将具体介绍:
作品原文:月卿人望一时稀,入对先还旧琐闱。九五方须调玉烛,湖山岂得恋烟霏。衣薰戊夜趋晨漏,佩响丁东傍太微。为属封章频上殿,哀鸿今日满江畿。
作者介绍:朱鹤龄(1606—1683),字长孺,号愚庵,明末诸生,甲申后弃去,自号愚庵,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诗作,还在于其深厚的文学理论基础和严谨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情感,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品鉴赏: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京赴任的关切之情。首联“月卿人望一时稀,入对先还旧琐闱”表达了对友人离开京城、重新回到旧职岗位的感慨;颔联“九五方须调玉烛,湖山岂得恋烟霏”则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文化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初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文人士大夫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朱鹤龄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政治、道德、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艺术特色:朱鹤龄的诗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精炼的用词、深刻的意象以及独特的情感表达上。他在诗中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这种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送严颢亭都谏》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古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