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健庵宫谕服阕还朝

伟长才誉早嶙峋,十载辞臣侍玉宸。
读礼素冠多论撰,趋朝黄閤绾丝纶。
离情旅馆银镫乱,祖帐排江画鹢新。
旦晚回翔龙尾地,可能忆及纬萧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鹤龄创作的七言律诗《送徐健庵宫谕服阕还朝》是一首反映清代官场文化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1. 作者简介:《送徐健庵宫谕服阕还朝》的作者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为明末清初的江南吴江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学者,与多位当时名流有着深厚的交往,包括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及毛奇龄、万斯同等。朱鹤龄在清入关后,放弃了科举,其学问主要致力于经学研究,并有著作传世。

  2. 诗歌原文:首句“伟长才誉早嶙峋”,形容徐健庵的才华出众,且历经磨练,成就非凡。“十载辞臣侍玉宸”则表达了徐健庵在朝廷服务十年的经历。“离情旅馆银镫乱,祖帐排江画鹢新”描绘了徐健庵离开时的离别之情和盛况场面,其中“银镫乱”可能指夜晚的灯火,而“画鹢”则暗示着出行时使用的船只。“旦晚回翔龙尾地,可能忆及纬萧人”则寄托了诗人对徐健庵未来辉煌成就的期待与祝福。

  3. 文化背景分析:《送徐健庵宫谕服阕还朝》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文化和政治环境。在清代,官员们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并在特定职位上服务多年。朱鹤龄通过这首诗向徐健庵致敬,同时也表达了对其未来能够继续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期望。

《送徐健庵宫谕服阕还朝》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价值受到赞誉,更因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研究清代文人政治生涯与思想情感的重要文献。读者可以透过这首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清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历史演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