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无言归黄山二首 其一

月观风亭有胜攀,天都回首是家山。
丹枫夹岸纷相笑,游子归来鬓已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孙无言归黄山二首其一首》是汪懋麟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其高洁品质的赞美

从创作背景来看,《送孙无言归黄山二首其一首》是清代文人汪懋麟于清康熙六年(1667)所作。这一时期,汪懋麟正处于仕途中,曾担任过刑部主事等官职,且有《百尺梧桐阁集》传世,诗风受到王士祯的影响,展现出才气纵横的特点。因此,这首词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当时文化背景与个人经历的交织之作。

从文学价值上讲,汪懋麟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性。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念奴娇·送孙无言归黄山》中,“从来高隐,说终南捷径,名心难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选择远离世俗、追求高远理想之路的理解和尊重。此外,词中的意象丰富,如“玉女拈芝,青童捧露”等,既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也烘托了一种仙风道骨的境界。

从思想内容上看,此词不仅是对友人离别的感怀,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送孙无言归黄山二首其一首》所传达的,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生活态度的推崇。这种理念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反映了作者对于精神自由和个人价值的高度重视。

从审美情趣上讲,汪懋麟的词作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和优美的语言表达赢得了后世的赞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如在《念奴娇·其一·送孙无言归黄山》中,“月观风亭有胜攀,天都回首是家山”一句,不仅描绘了美景,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祝福。此外,词中还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考,使得作品超越了纯粹的抒情范畴,成为一种文化和思想上的探讨。

《送孙无言归黄山二首其一首》不仅是汪懋麟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时代背景与文化思想的反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这不仅体现了汪懋麟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也为后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深入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