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鲍念斋

独遘伤心祸,应为早死人。
魂招衣当骨,泪尽子随亲。
孤稚遗天末,三棺客海宾。
手裁原上树,叆叆野阴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鲍念斋》是清代吴嘉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生于清初,是清朝初期杰出的诗人之一。吴嘉纪的生平经历了从科举到放弃仕途的转变过程,他对下层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观察和描绘,其诗歌风格苍劲有力,情感真挚。

  2. 诗词原文
    独遘伤心祸,应为早死人。
    魂招衣当骨,泪尽子随亲。
    孤稚遗天末,三棺客海宾。
    手裁原上树,叆叆野阴新。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鲍念斋的生活遭遇密切相关。鲍念斋的父亲在乙酉年被兵屠城,当时鲍念斋还只有九岁,他在寻找父亲的尸体时未能找到,只得抱着父亲的旧衣归家纪念父亲。母亲逝世后他更是悲痛欲绝,最终也因悲伤过度去世。吴嘉纪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鲍念斋命运的同情以及对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的感慨。

  4. 艺术手法:吴嘉纪运用白描手法,简洁而有力地传达了诗歌的感情。诗中“孤稚遗天末”和“三棺客海宾”等句子深刻地刻画了鲍念斋及其家庭悲剧的悲凉情景。此外,诗中的自然景物如“手裁原上树,叆叆野阴新”,不仅衬托了鲍念斋的孤独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增添了诗歌的表现力。

《挽鲍念斋》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充满情感与深意的社会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能体会到文学的力量如何跨越时空传递情感与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