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访沈子,石公山没归云址。
今年遇沈公,石公水落盘龙宫。
沈公家在石公侧,白头三见山根出。
而我分携将九载,相看总老溪山改。
石公在望风雨作,探得灵奇复萧索。
沈公蜡屐晓冲泥,握手精蓝话畴昨。
石公沈公且别去,明日回头望山树。
沈文长雨过福源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文长《雨过福源寺》是一首描写福源寺的诗作,通过描绘福源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历史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沈文长雨过福源寺》:
作者介绍:《沈文长雨过福源寺》为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他字骏公,号梅村,是复社张溥的弟子,明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吴伟业因马士英、阮大铖当权,请求假归,入清后仍主持文社,声名甚重。顺治九年南归家居,后以陈名夏、陈之遴等荐,地方官敦促就道,被迫于顺治十四年进京,官至国子监祭酒。他的学问渊博,诗尤工丽,所作歌行均足备掌故。
内容概述:《沈文长雨过福源寺》中描述了诗人在春天游览石公山时的情景。当时诗人住在文长山馆,丁未年再次来到福源寺,发现石公山已被雨水冲毁,昔日的奇观不再存在。诗人感叹自己与旧游的错失和故人之高谈,表达了对历史遗迹消逝的感慨。
艺术特色:《沈文长雨过福源寺》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福源寺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寺庙的宏伟与秀美,更融入了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哲思。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典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如“白头三见山根出”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沈文长雨过福源寺》不仅是一首描绘福源寺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吴伟业的文学创作风格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