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子羽之任四首 其一 襄阳

始见征途乱,十年忧此方。
君还思圣主,何意策贤良。
楚蜀烽烟接,江山指顾长。
袛今庞德祖,不复卧襄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伟业的《送黄子羽之任四首 其一 襄阳》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期待的古诗作品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友人离开时的离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前途的关切以及对其归期的期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思。下面将围绕此问题展开详细分析: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吴伟业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多涉及时政,情感真挚。该诗出自他的集子《梅村体诗》,体现了吴伟业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及其个人情怀。
  • 时代背景:明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国难日深。吴伟业生活在这一时期,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1. 诗句解析
  • 始见征途乱,十年忧此方。:“始见征途乱”描绘了诗人初次目睹旅途的纷乱景象,“十年忧此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十年的深刻忧虑。
  • 君还思圣主,何意策贤良。:“君还”表明友人即将回归,而“思圣主”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君主及治国之道的向往与追求。
  • 楚蜀烽烟接,江山指顾长。:“楚蜀”泛指当时的混乱地区,“指顾长”意味着局势虽危但有望迅速安定。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邃:吴伟业在诗中运用深邃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背景之中。
  • 语言凝练:诗歌用词简练,情感丰富,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 思想内涵:除了描绘景致和抒发个人情感外,吴伟业的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送黄子羽之任四首 其一 襄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离愁别绪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风云和个人抱负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吴伟业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命运的交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