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如雪。
匆匆又过清明节。
清明节。
清寒渐退,好风和月。
蝶儿粉翅莺儿舌。
曲阑香径多周摺。
多周摺。
踏青人散,一年离别。
忆秦娥 春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克庄创作的《忆秦娥·春酲薄》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兵南侵、朝廷腐败、百姓疾苦的背景下,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岁月空逝、壮志未酬的悲愤。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此词:
历史背景:南宋时期,金兵南侵,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词人刘克庄以敏锐的历史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创作了这首《忆秦娥》。此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理宗淳祐年间(约公元1241年-1252年),这一时期正是南宋中期,国难当头,民不聊生。
文学价值:《忆秦娥·春酲薄》不仅是刘克庄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全词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岁月流逝、英雄未得施展的悲愤。这种通过具体景物表达抽象情感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寓情于景”的手法。
艺术特色:刘克庄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春酲”、“梦回”等,使得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忆秦娥·春酲薄》的语言简练而有力,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让这首词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忆秦娥·春酲薄》不仅是刘克庄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南宋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