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曲 · 赠黄二南君

在昔佛菩萨,趺坐赴莲池。
始则牛花笑,继则南南而有辞。
南南梵呗不可辨,分身应化天人师。
或现比丘、或现沙弥、或现优婆塞、或现丈夫女子宰官司诸像为说法,一一随意随化皆天机。
以之度众生,非结贪嗔痴。
色相声音空不染,法语南南尽归依。
春江花月媚,舞台装演奇。
偶遇南南君,南南是也非?
听南南,南南咏昌霓;
见南南、舞折枝,南南不知之,我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南曲 · 赠黄二南君》是李叔同所作,这首词通过佛菩萨的化身形象,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佛法的领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南南曲 · 赠黄二南君》:

  1. 作者简介
  • 李叔同(弘一法师),原名李成蹊,字息霜,号漱筒,谱名文涛,别号弘一,法名演音,晚号晚晴老人。他不仅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均有深厚造诣,还曾剃度为僧,成为一代高僧。
  1. 作品原文
    “在昔佛菩萨,趺坐赴莲池。始则牛花笑,继则南南而有辞。南南梵呗不可辨,分身应化天人师。或现比丘、或现沙弥、或现优婆塞、或现丈夫女子宰官司诸像为说法,一一随意随化皆天机。以之度众生,非结贪嗔痴。”

  2. 艺术特色

  • 象征与比喻:此词采用佛教中的“南无阿弥陀佛”作为开头,象征性地表达了一种超脱和平静的心境。而“牛花笑”则是对佛菩萨慈悲笑容的形象描绘,象征着世间的美好与和谐。
  • 梵呗融合:词中“南南梵呗不可辨,分身应化天人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梵呗修为,能够以不同的化身形式出现,教化众生,体现了佛法的无边和深邃。
  • 多样性表达:通过各种化身形象的描写,如比丘、沙弥、优婆塞等,展现了佛法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文学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佛法的包容性和普遍性。
  1. 文化意义
  • 宗教与哲学的结合:《南南曲 · 赠黄二南君》不仅仅是一首宗教歌曲,更是李叔同将佛教哲学思想融入诗歌创作中的产物。它展示了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艺术价值:此词在语言运用上简洁明了,情感表达真挚动人,展现了李叔同等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它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李叔同的《南南曲 · 赠黄二南君》不仅是一部充满禅意的作品,也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词作。通过对佛菩萨形象的生动描绘和对佛法教义的深刻诠释,它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指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