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馀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是鲁迅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出自《鲁迅全集》,并收录在《伪自由书》杂文集中。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人介绍:《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的作者是近现代著名革命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通过诗词传达对时局的忧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原文: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创作背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年代背景下,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放弃了东北之后,又将华北视为后方,准备撤离。同时,北平文教界人士上书国民政府,建议撤出军备,使北平成为一个文化保护区。然而,国民党官僚却将这些提议视为政治上的借口,继续将北平的文物运往南方,导致北平古文物遭到破坏。
诗歌解析:在这首诗中,鲁迅用“阔人已骑文化去”来讽刺国民党官员将文化遗产作为转移的借口,而忽视了文化的真正价值。接着,“此地空余文化城”表达了对于文化被掠夺的无奈。最后,“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则直接指向了当时正在发生的文物迁移事件及其对北平学生的影响。
艺术特色:鲁迅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以崔颢的《黄鹤楼》为引,寓意深刻。通过对古代与现代文化的对比,鲁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鲁迅的《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歌,也是一篇饱含历史意味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心以及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
注解
题注:1933年1月31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