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春梦如丝谁与记

春梦如丝谁与记。春尽丝残,寻梦何容易。迟日西窗酣午睡,馀寒犹怯桃笙翠。
柳影谁教摹雁字。得似人人,知否人中意。长日消磨无好计,思深望远垂清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春梦如丝谁与记”是唐代诗人晏几道的作品,而非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词作。下面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晏几道(约990年-约1057年),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情感细腻、风格婉约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1. 原文及译文
  • 原文:“春梦如丝谁与记。春尽丝残,寻梦何容易。迟日茜窗酣午睡。余寒犹怯桃笙翠。”
  • 译文:春天的梦境像细丝般轻轻缠绕着我,难以用言语来记录下这一切。随着春天的结束,我的思绪也变得支离破碎,寻找那逝去的美好更加困难。在温暖的午后,我慵懒地躺在床上,享受着阳光和舒适的被褥。尽管还有一丝余寒,但桃花的香气依旧让人感到愉悦。
  1. 诗词鉴赏
  • 这首词通过春天的景象和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词中的“春梦如丝”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带来的美好而短暂的感觉,以及词人在梦中追寻这些美好却无法长久留存的无力感。
  • “迟日茜窗酣午睡”描绘了一个闲适的场景,展现了词人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的小确幸。然而,这种宁静并未能持续,因为“春尽丝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
  • “得似人人,知否人中意”反映了词人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可能暗指他对爱情或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份情感无法得到回应的失落。
  • “长日消磨无好计”表达了词人在生活中感到的无力和迷茫。他不知道如何在漫长的生活中找到方向和意义,这种情绪在结尾处得到了加深。
  • “思深望远垂清泪”描绘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这种情感使得词人不禁垂下眼泪,流露出内心的脆弱和哀愁。
  1. 文化影响
  • 这首词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词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感状态和文化背景。它的艺术成就和情感表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蝶恋花·春梦如丝谁与记》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词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对于春天的美好回忆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无常、情感变迁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