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最忆来时芳草路

最忆来时芳草路。杨柳楼前,金勒曾相遇。双燕见人携手处,重寻底为东风误。
顦顇自怜腰束素。梦里盟言,梦里都无据。打叠愁心千万缕,付它锦瑟萦弦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中的《蝶恋花·最忆来时芳草路》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该作品表达了词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感伤。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姓名及生平:柳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字耆卿,出生于河东地区。他自幼聪慧过人,但科举考试屡屡失败,最终成为了一名职业文人。
  • 文学成就:柳永以其精湛的词艺闻名于世,尤以豪放派的词风著称。他的词作风格多变,既有婉约细腻的柔情,也有气势磅礴的壮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作品原文
  • 词牌名及格式:《蝶恋花》是中国古典词的常见形式之一,由柳永等人所创,分为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这首词的上阙为“最忆来时芳草路”,下阙则为“杨柳楼前,金勒曾相遇”等句子组成。
  • 词意内容:这首词通过回忆昔日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恋情的怀念。其中“重寻底为东风误”等句子,透露出词人的无奈和感伤情绪。而“梦里盟言,梦里都无据”更深刻地揭示了词人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认知。
  • 情感表达:整首词渗透着词人对爱情的理想化追求和现实遭遇的失落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词作具有了丰富的层次和深邃的内涵。

《蝶恋花·最忆来时芳草路》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词人在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