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远接青冥近画阑

远接青冥近画阑,鸥飞渺渺不知还。陵高弥觉碧波宽。
玉宇鲜澄新雨后,翠岚融冶夕阳间。果然人世有清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 · 远接青冥近画阑》是一首由汪精卫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诗人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其政治生涯与文艺创作均引人注目。汪精卫在文学上有着丰富的贡献,尤其是在诗歌方面,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当时读者的喜爱。
  2. 诗词原文:《浣溪沙 · 远接青冥近画阑》的全文如下:
    远接青冥近画阑,鸥飞渺渺不知还。
    陵高弥觉碧波宽。
    玉宇鲜澄新雨后,翠岚融冶夕阳间。
    果然人世有清安。
  3. 诗句解析:首句“远接青冥近画阑”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站在高处,视野开阔,仿佛与天空相接。“鸥飞渺渺不知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海鸥的羡慕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陵高弥觉碧波宽”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站在高处时感受到的广阔和深远,碧波无边,给人一种心灵的宽广和深邃感。最后两句“玉宇鲜澄新雨后,翠岚融冶夕阳间”展现了一幅清新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雨后的清新空气和夕阳下的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4. 艺术特色:汪精卫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捕捉了自然景观的美和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情感表达真挚感人,充分体现了汪精卫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和高超技巧。
  5. 文化背景: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古典诗词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汪精卫的这首《浣溪沙》,虽然属于现代文学范畴,但在其背后,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浣溪沙 · 远接青冥近画阑》不仅展示了汪精卫作为诗人的艺术天赋,还反映了其深邃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汪精卫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自然美和人类情感的一次深刻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注解

题注:民国十二年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