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雪窦山四首

【其一】
兹山未识名,目挑心颇许。
入户送眉青,犹湿昨宵雨。
云南地即山,践踏等尘土。
江南好山水,残剩不吾与。
自我海外归,此石堪共语。
便恐人持去,火急命游侣。
天教看山来,强颜聊自诩。
【其二】
天风吹海水,屹立作山势。
浪头飞碎白,积雪疑几世。
我尝观乎山,起伏有水致。
蜿蜒若没骨,皱具波涛意。
乃知水与山,思各出其位。
譬如豪杰人,异量美能备。
固哉鲁中叟,只解别仁智。
【其三】
山容太古静,而中藏瀑布。
不舍昼夜流,得雨势更怒。
辛酸亦有泪,贮胸肯倾吐。
略似此山然,外勿改其度。
相契默无言,远役喜一晤。
微恨多游踪,藏焉未为固。
衷曲莫浪陈,悠悠彼行路。
【其四】
田水颇胜师,寺梅若可妻。
新月似小女,一弯向人低。
平生寡师法,开径自出蹊。
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别离。
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
行迈殊未歇,且拚骨与皮。
下山如相送,青青势向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雪窦山四首》是元代思想家邓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田水颇胜师通过对雪窦山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田水颇胜师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雪窦山的自然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寺梅若可妻”一句,通过“若可妻”这一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寺庙梅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梅花的高洁与坚韧。这种巧妙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句更加富有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田水颇胜师在表达情感时,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中的“擘我妻女去”一句,不仅表达了与爱人分离的哀愁,同时也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直截了当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也使整首诗更加感人肺腑。

田水颇胜师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一句,通过“饥方驱后”和“津梁忽已疲”两个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历经艰辛的情景。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辛劳,也使得整个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邓牧在《雪窦游志》中详细介绍了游览雪窦山的过程,并以时间为顺序,集中笔墨描绘了五处景观。这些景观不仅展示了雪窦山的自然风貌,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这种详细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使得《雪窦游志》不仅是一篇游记散文,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诗。

《游雪窦山四首》不仅是一首描写雪窦山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富有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邓牧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人们了解古代文人生活、情感和审美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