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诗二首

【其一】
何处南山许傍边,茫茫欲问亦无天。
输渠托命长镵者,犹有桑麻杜曲田。
【其二】
漫将填壑怨儒冠,无事残年得饱餐。
饿死万方今一概,杖藜何处过苏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杜诗二首》是一首描绘诗人对杜甫及其祖孙作品的咏叹之作。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陆游的生平背景: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者。他生于金兵入侵北宋之际,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写下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诗歌,展现了其深沉的民族情感和坚定的爱国信念。
  1. 诗歌原文
  • 诗句赏析:在《读杜诗二首》中,陆游首先描绘了城南杜审言的豪迈不羁,意轻造物,将其比作小儿,显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随后,他又以杜甫为榜样,赞颂其一门酣法,到孙子,熟视严武名挺之,表达了对杜甫及其家族世代才华的敬佩和推崇。
  1. 诗歌意义与价值
  • 文学地位:《读杜诗二首》不仅展示了陆游对杜甫及其作品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唐诗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这首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陆游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 思想内涵:通过对杜甫及其祖孙作品的咏叹,陆游表达了对民族大义和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内涵。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陆游的语言风格豪放不羁,既有杜甫诗中的雄浑大气,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他的诗歌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不乏细腻的情感描绘,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
  1. 社会影响
  • 后世评价:《读杜诗二首》问世后,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高度评价。陆游本人也十分珍视这一作品,将其视为自己的得意之作。在后世,这部诗歌更是被广泛传颂,成为研究陆游诗歌创作的重要文献。

《读杜诗二首》不仅是陆游对杜甫及其作品的深情咏叹,更是一部蕴含着浓厚爱国主义精神、深刻历史思考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杰作。它不仅是陆游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注解

以上一九三七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