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海夫书并言译书事

乖违人事七年中,失喜书来趁便风。
虚愿云龙同下上,真看劳燕各西东。
敛才光焰终难闭,谐俗圭棱倘渐砻。
好与严林争出手,十条八备策新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得海夫书并言译书事》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春天的景色,绿草如茵,杨柳依依,百花盛开,百鸟齐唱。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首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拂面,马儿奔腾,诗人骑马在长安城内欣赏着盛开的花朵,心情愉悦。颔联“东望长安不见人,夕阳西下汉水滨”则描绘了诗人远眺长安时的孤寂与落寞,夕阳西下时,诗人站在汉水岸边,只能看到远处的长安城,而看不到城中的人。颈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和感激之情,即使汪伦送的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上他对诗人的深情厚意。尾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则表达了诗人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奈,他即将离开这个地方,去往万里之外的地方,就像一只孤蓬一样漂泊不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是刘禹锡晚年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典范之作。

注解

高僧传二集卷二、载隋僧彦琮辩正论、定十条八备为翻译之式、几道琴南皆君乡献也

一九六五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