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事君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进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为官的时候,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时候,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对于君王的优点,要顺应发扬;对于君王的过失缺点,要匡正补救,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诗经·小雅·隰桑》篇中说∶‘心中充溢着爱敬的情怀,无论多么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进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介绍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其师所讲授的关于孝道的内容而编纂而成的一部典籍。它主要阐述了孝顺父母、尊敬长上、睦族亲姻等伦理道德观念,并强调在家庭和社会中要以孝为本。

《事君》则是其中的一部分,讲述了臣子对君主应当如何尽忠职守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准则。具体内容包括:

  1. 忠诚与责任:臣子应始终如一地履行职责,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保持忠诚。
  2. 尊重权威:在面对君主时,臣子要表现出尊敬、服从的态度,并且不越权行事。
  3. 维护国家利益:臣子应当尽其所能保护和促进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孝经》强调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而《事君》则进一步扩展到社会层面,

相关推荐